
- 一項針對老鼠的研究表明,進餐時間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卡路里限制的抗衰老作用很重要。
- 在限制熱量的飲食中,只在晝夜節律週期的活躍階段進食的老鼠比那些想吃就吃的老鼠壽命長了近 35%。
- 只在非活動期進食的熱量限制飲食的小鼠比對照小鼠的壽命僅長 10%。
- 如果研究結果對人類成立,他們建議為了最大限度地延長壽命,人們應該減少卡路里攝入量並避免在深夜進食。
研究表明,在所有這些生物體中,食物短缺會引發生理變化,從而促進長壽並延緩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發作。
動物研究表明,由於晝夜節律系統控制熱量限制的時間安排會產生影響,該系統控制著生理、新陳代謝和飲食等行為的日常週期。這也與衰老有關。
這導致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克薩斯大學 (UT) 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調查進餐時間是否有助於卡路里限制的延長壽命。
大量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攝入會增加老鼠的平均壽命。但這項研究的大部分涉及科學家在白天向實驗室小鼠餵食卡路里限制飲食。
與人類不同,老鼠是夜間活動的,這意味著它們已經進化到可以在夜間進食。
因此,在他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自動餵食器來確保一些老鼠只在夜間進食。
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為了確定進餐時間是否對壽命有影響——獨立於卡路里限制和禁食——他們將動物分成 6 組。
在作為對照的一組中,動物可以隨意進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其餘 5 組飲食限制卡路里(卡路里減少 30-40%),總卡路里攝入量相同,但餵養計劃不同。
隨意進食的對照組小鼠的平均壽命為 800 天,而限制卡路里飲食且全天候提供食物的小鼠壽命為 875 天,或延長 10%。
只在白天(晝夜節律週期的非活動階段)進食並在一夜之間禁食 12 小時的熱量限制飲食的小鼠活了 959 天。換句話說,他們的壽命比對照組長了近 20%。
但是,只在活躍期進食,然後在剩下的 12 小時內禁食的熱量限制小鼠壽命最長。這些動物的平均壽命為 1,068 天,比對照動物長近 35%。
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我們發現了熱量限制的一個新方面,它極大地延長了我們實驗室動物的壽命,”資深作者 Dr.Joseph Takahashi,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UT 西南醫學中心神經科學系主任。
“如果這些發現在人們身上成立,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我們是否真的想要那種夜宵,”他補充道。
健康老齡化
他們還發現,限制卡路里的飲食改善了動物對葡萄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的調節,但對於只在晚上(它們的活躍期)進食的小鼠來說,這種改善最大。
這表明老鼠更健康,衰老得更慢,博士。高橋告訴《今日醫學新聞》。
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小鼠中,衰老都會增加與炎症相關的基因的活性,並降低與新陳代謝和晝夜節律相關的基因的活性。
熱量限制減緩了這些與年齡相關的變化,但只吃一晚的老鼠獲得了最大的好處。
“由於衰老可以被認為是炎症的逐漸增加,[卡路里限制]也在延緩這種與年齡相關的炎症增加,這也與延緩衰老過程一致,”博士說。高橋。
睡眠中斷
作者指出了他們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特別是,他們寫道,白天(在它們的非活動階段)進食的老鼠的睡眠中斷可能導致它們的壽命縮短。
此外,研究中的所有小鼠都是雄性。作者寫道,在女性中,卵巢激素可能會提供一些保護,防止晝夜節律受到干擾。
與所有涉及動物模型的研究一樣,該研究可能無法很好地應用於人類。
如果這一發現確實適用於與老鼠相反的活躍期的人類,那麼科學家們建議,晚上早點吃飯最有利於健康老齡化。
有朝一日,甚至有可能開發出針對晝夜節律基因或它們製造的蛋白質的藥物,以模仿僅在活躍期進食的抗衰老益處。
“[W]e 正在研究這個想法並尋找可以增強晝夜節律調節的藥物,”Dr. 博士說。高橋。 “手指交叉!”
血糖水平升高
深夜進食會干擾身體將血糖水平保持在健康範圍內的能力。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褪黑激素受體基因具有特定變異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褪黑激素是一種有助於控制睡眠-覺醒週期的激素。隨著晚上的水平增加,這不僅會引發困倦,還會引發
結果,身體在接近就寢時間的飯後控制血糖水平更加困難。
“由於許多人在深夜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例如薯片、餅乾、糖果或爆米花,這些零食更有可能損害血糖控制並增加患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風險,”R.D. Mariam Eid 說。 , L.D.,營養師和 A Happy AOneC 的創始人,該公司為最近被診斷患有前驅糖尿病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提供建議。
“因此,在當天早些時候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和零食可以促進更好的血糖平衡,並支持預防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她告訴 M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