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项针对老鼠的研究表明,进餐时间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卡路里限制的抗衰老作用很重要。
- 在限制热量的饮食中,只在昼夜节律周期的活跃阶段进食的老鼠比那些想吃就吃的老鼠寿命长了近 35%。
- 只在非活动期进食的热量限制饮食的小鼠比对照小鼠的寿命仅长 10%。
- 如果研究结果对人类成立,他们建议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人们应该减少卡路里摄入量并避免在深夜进食。
研究表明,在所有这些生物体中,食物短缺会引发生理变化,从而促进长寿并延缓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发作。
动物研究表明,由于昼夜节律系统控制热量限制的时间安排会产生影响,该系统控制着生理、新陈代谢和饮食等行为的日常周期。这也与衰老有关。
这导致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德克萨斯大学 (UT) 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调查进餐时间是否有助于卡路里限制的延长寿命。
大量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摄入会增加老鼠的平均寿命。但这项研究的大部分涉及科学家在白天向实验室小鼠喂食卡路里限制饮食。
与人类不同,老鼠是夜间活动的,这意味着它们已经进化到可以在夜间进食。
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自动喂食器来确保一些老鼠只在夜间进食。
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确定进餐时间是否对寿命有影响——独立于卡路里限制和禁食——他们将动物分成 6 组。
在作为对照的一组中,动物可以随意进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其余 5 组饮食限制卡路里(卡路里减少 30-40%),总卡路里摄入量相同,但喂养计划不同。
随意进食的对照组小鼠的平均寿命为 800 天,而限制卡路里饮食且全天候提供食物的小鼠寿命为 875 天,或延长 10%。
只在白天(昼夜节律周期的非活动阶段)进食并在一夜之间禁食 12 小时的热量限制饮食的小鼠活了 959 天。换句话说,他们的寿命比对照组长了近 20%。
但是,只在活跃期进食,然后在剩下的 12 小时内禁食的热量限制小鼠寿命最长。这些动物的平均寿命为 1,068 天,比对照动物长近 35%。
科学家们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我们发现了热量限制的一个新方面,它极大地延长了我们实验室动物的寿命,”资深作者 Dr.Joseph Takahashi,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UT 西南医学中心神经科学系主任。
“如果这些发现在人们身上成立,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我们是否真的想要那种夜宵,”他补充道。
健康老龄化
他们还发现,限制卡路里的饮食改善了动物对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但对于只在晚上(它们的活跃期)进食的小鼠来说,这种改善最大。
这表明老鼠更健康,衰老得更慢,博士。高桥告诉《今日医学新闻》。
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小鼠中,衰老都会增加与炎症相关的基因的活性,并降低与新陈代谢和昼夜节律相关的基因的活性。
热量限制减缓了这些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但只吃一晚的老鼠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由于衰老可以被认为是炎症的逐渐增加,[卡路里限制]也在延缓这种与年龄相关的炎症增加,这也与延缓衰老过程一致,”博士说。高桥。
睡眠中断
作者指出了他们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特别是,他们写道,白天(在它们的非活动阶段)进食的老鼠的睡眠中断可能导致它们的寿命缩短。
此外,研究中的所有小鼠都是雄性。作者写道,在女性中,卵巢激素可能会提供一些保护,防止昼夜节律受到干扰。
与所有涉及动物模型的研究一样,该研究可能无法很好地应用于人类。
如果这一发现确实适用于与老鼠相反的活跃期的人类,那么科学家们建议,晚上早点进食最有利于健康老龄化。
有朝一日,甚至有可能开发出针对昼夜节律基因或它们制造的蛋白质的药物,以模仿仅在活跃期进食的抗衰老益处。
“[W]e 正在研究这个想法并寻找可以增强昼夜节律调节的药物,”Dr. 博士说。高桥。 “手指交叉!”
血糖水平升高
深夜进食会干扰身体将血糖水平保持在健康范围内的能力。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褪黑激素受体基因具有特定变异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褪黑激素是一种有助于控制睡眠-觉醒周期的激素。随着晚上的水平增加,这不仅会引发困倦,还会引发
结果,身体在接近就寝时间的饭后控制血糖水平更加困难。
“由于许多人在深夜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例如薯片、饼干、糖果或爆米花,这些零食更有可能损害血糖控制并增加患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风险,”R.D. Mariam Eid 说。 , L.D.,营养师和 A Happy AOneC 的创始人,该公司为最近被诊断患有前驱糖尿病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提供建议。
“因此,在一天的早些时候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和零食可以促进更好的血糖平衡,并支持预防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她告诉 MNT。